56个民族介绍---04 藏族

 
一、概况:

       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,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(约各占一半),其余分布于青海省的玉树、海南、黄南、海北、果洛藏族自治州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;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;四川省的甘孜、阿坝藏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;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。

       藏族,自称“博巴”或“兑巴”、“藏巴”、“卫巴”、“康巴”、“安多哇”等。历史上他称亦很多:唐宋时称“吐蕃”、“西蕃”,明清时期称“西蕃”、“图伯特”、“唐古特”、“藏蕃”、“藏人”等。

   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。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,按地区分为卫藏、康、安多三个方言,卫藏方言和康方言都有声有调,安多方言没有声调。藏文属拼音文字,公元7世纪前期参照梵文创制而成。藏文共有30多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字母,从左向右横行书写,字体分为楷体和草体两种,通行于整个藏族地区。

    藏族早期信仰苯教,后大都信仰藏传佛教。西藏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藏传佛教圣地。《甘珠尔》和《丹珠尔》是大藏经典籍。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派系之一,是佛教与西藏本土宗教相结合的一种宗教形式。汉语俗称喇嘛教。藏传佛教有译为藏文的完整的三藏经典。有其独具特色的许多教派,主要有宁玛派(红教)、噶当派、萨迦派(花教)、噶举派(白教)、格鲁派(黄教)等。在中国主要传播于藏、蒙古、裕固、纳西等民族地区。

    活佛:藏传佛教名词。藏语为“朱古”,意为神佛化现为肉身。通称该教中根据转世制度取得寺庙首领地位的继承人。另外,在旧小说中对济世救人的僧人也称活佛。

    喇嘛:藏语音译,意为“上师”。藏传佛教对高僧的尊称。原指有地位、有学问、有较深修养而能为人师表、领人进行修行的僧人,但汉族常把蒙藏僧人统称为“喇嘛”,上至达赖、班禅,下至一般僧侣,皆可以此称之。

    藏族经济以高原畜牧业和高原农业为主,畜牧与农作物主要有绵羊、山羊、牦牛和青稞、小麦等。藏族的传统主食与饮料是糌粑、酥油茶和青稞酒,牧区还包括肉食和奶制品。藏族同胞有一个习惯,喝茶。藏族有一句谚语:“茶渣如油,让孩子们吃。”连茶渣都如此贵重,其清茶、奶茶、酥油茶在生活中的价值就不必说了。

二、服饰:

        藏族男女喜欢戴帽子,以遮挡阳光对头部的照射。牧区的妇女喜用酥油涂面,防止皮肤的干裂。藏族妇女身上经常佩戴如耳环、耳坠、项链、手镯等装饰品,它都镶有珍贵的玛瑙、黄金、象牙等。不同地区的藏民,尽管装饰和头饰有不同的区别,但图案和花纹都表示相同的含义——吉祥如意、美丽珍贵。男女均戴呢帽或细皮帽,上身穿绸、布长袖短褂,着宽肥长袍,右襟系带。农区女子穿用氆氇制作的无袖长袍,多在腰间系图案瑰丽的围裙,藏语称“邦垫”。牧民男女一般不穿短褂,只穿无布面的羊皮长袍,在领口、袖和衣襟上用细皮或色布镶边。男穿裤,女穿裙。男女均穿氆氇或牛皮长靴。男腰系长带。喇嘛袈裟用紫红色氆氇制成,长幅缠身,下穿围裙,足登长靴,头戴僧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