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6个民族介绍---34布朗族


一、概况:

   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、西定、巴达山区一带。

    这里连绵起伏的茶山郁郁葱葱、清香四溢,是闻名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,在巴达山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一棵高达34米、树龄有1700多年的茶树王”,这棵树被看作是中国作为世界茶叶故乡的活见证。善于种茶的布朗族人,就居住在美丽清香的茶山上。

   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棉语族,部分人讲傣语、佤语或汉语,没有本民族文字,部分人会汉文、傣文。

    布朗人除信仰原始宗教外,近代以来因受傣族影响而信奉小乘佛教。布朗人有自然崇拜的习惯,祭鬼求神的活动非常频繁。村寨周围的参天古树又是抵御风暴的天然屏障,因而树木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。

    布朗族人居住的干栏竹楼为竹木结构,与傣族大致相同。房屋样式多是上下两层,人住楼上,畜生关在楼下,楼下底板用龙竹剖开压成宽竹板铺垫而成;卧室与待客之处铺以篾席,进屋必须脱鞋。一般竹楼可住20年,每隔两年就要用茅草翻盖屋顶。

    布朗族人的名字十分独特。人们没有姓只有名,凡男子都在名字前加一“岩”字,女子都在名字前加一“伊”字。布朗山的母子连名。布朗话叫“迈种妈”(跟母亲叫),说明布朗族的历史上,母系氏族社会经历过比别的民族时间要长的阶段。

 二、服饰:

    布朗族人的服装多用自制的土布做成的,以蓝、黑二色为主。男子上身穿对襟无领短衣,下身穿黑色肥大长裤,头裹黑色或白色布料包头。老年人喜欢将发辫盘于头项,男子有佩带手镯的习惯。妇女上身穿紧身无领短衣,下穿黑色或带有花纹的筒裙,系一腰带,小腿上带有护腿,头挽发髻,缠大包头。她们大多爱戴银质的耳环,大耳环坠于两肩,耳环上饰以红、黄色的花。青年女子的耳环上坠有鲜艳夺目的穗子,别具一格。